□本報記者 許靜 隨身碟趙若言
  8月8日,中雨。省國土資源廳4樓會隨身碟議室內,21個市州國土資源局局長齊聚一堂,參加全省國土資源局長座談會。
  目前,正值主汛期,多個市州經歷著一輪輪強降雨的考驗。讓國土資源局的“一把手”們“壓力山大”的不僅是汛情,還有關竹北房屋乎經濟發展的各項國土資源要素保障工作。
  頂壓前行的上半年結束了,下半ddr4年也已開局。如何進一步發揮國土資源在穩增長中的要素保障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防範地災?會場內外都在尋找著答案……
  守隨身碟·一條紅線決不動搖 質、量並重 國土開發堅守“底線思維”
  近景
  站在蘆山縣清仁鄉的西川河南岸放眼望去,田間的灌溉設施一應俱全,原來的泥巴路也變身成環繞耕地的水泥地。
  “地震引起山坡塌方,這片田地全都損毀。”蘆山國土資源局幹部周玉忠介紹,整個蘆山縣類似需要復墾的耕地規模達4992公頃。復墾不是簡單地清理滑坡體,而是通過復墾,讓土地等級至少比震前高一級。目前,已復墾的土地不僅產能提高了6%,每畝土地的效益還提高至少10%。
  全景
  蘆山的景象與會上公佈的一組數據相呼應:上半年,蘆山地震災區完成50個嚴重毀損耕地整理復墾項目,共整理復墾面積7600畝。
  下大力氣復墾耕地就是為了“堅決守住耕地紅線”。這也是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楊冬生在局長座談會上反覆強調的。
  耕地紅線怎麼守?
  今年年初,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省國土資源廳研究探討出耕地保護工作措施。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要堅持耕地數量質量保護並重,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努力夯實我省糧食安全基礎。
  上半年,為此所做的努力不少。
  穩步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加快建設6個國家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和30個高標準基本農田示範縣。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成基本農田數據庫。嚴格執行“以補定占”和“占優補優”,開展新增耕地質量等級評定。在德陽市、綿陽市、瀘州市、自貢市等地探索建立耕地保護基金制度,充分調動廣大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
  下半年任務依然艱巨: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完善土地開發整治項目管理辦法,加快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加強耕地質量管理……宜賓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唐益林將一項項工作認真記錄在工作簿上。
  改·一個決心堅持到底 土地、審批 雙管齊下釋放改革紅利
  近景
  眉山市金象化工產業園區內,“奧新能源”項目正在緊張施工。預計項目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7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360個。
  “這是省上和市上的重點項目。我們嚴格執行工業項目用地定額、投資強度、產出效益等‘硬杠杠’,既考慮到穩增長,加快形成供地條件,又做到集約節約用地。”眉山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李傑說。
  全景
  改革成為上半年國土資源工作的一個關鍵詞。
  7月15日,國土資源穩增長九條措施出台。楊冬生表示,九條措施中,有好幾條都涉及改革,讓國土資源利用空間更大、利用方式更靈活。
  上半年,已有不少改革措施在落地。
  省國土資源廳梳理確定了10項牽頭改革任務和27項配合改革任務,並逐項制定落實到操作層面的改革方案;研究擬訂《四川省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改革方案》,同時加快實施已批掛鉤項目,上半年報徵使用掛鉤周轉指標1.57萬畝,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實施“水庫水面”用地方式改革,上半年已批准7個水利工程項目用地,共節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8400畝;加快採礦用地方式改革試點,我省第一批試點項目方案已上報國土資源部審批……
  改革不僅在土地政策上,也關係到行政審批。“按省國土資源廳接件到省政府審批為一個周期計算,2013年平均用時為120天,2014年1至5月提速到70天,5月建設用地審批再次從70天提速為30天,最快則僅用了14天。”
  從120天到14天的秘訣,也在改革!簡化報批材料、規範文本格式、明確各級責任,三招並舉讓審批“瘦身”、提速。
  下半年,繼續用好改革政策仍然是主旋律。楊冬生強調,要認真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試點,加快已批項目實施進度,儘快使用掛鉤、復墾周轉指標。繼續推進水庫水面用地審批方式改革,制定管理辦法,緩解年度用地計劃供需矛盾。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也要積極推進。今年我省將啟動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研究形成改革方案;積極爭取在我省建設“國家城鄉土地資源再配置綜合改革實驗區”。
  防·一種態勢時刻保持 四措並舉 打出地災治理“組合拳”
  近景
  車子鑽出映秀隧道,沿都汶高速一路向北。
  張家坪溝、連山大橋溝、福堂溝、桃關溝、華西溝……一座座地災治理工程一晃而過,從汶川卧龍到理縣,200公里路串起20條汶川“7·9”洪災後亟需“療傷”的泥石流溝,記者瞭解到,這20處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治理主體工程全部都已按期在6月30日主汛期到來之前完工,併在近期強降雨期間發揮了關鍵性防災作用。
  全景
  進入主汛期,真正的考驗開始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區、“7·9”特大暴雨洪災區……每一處的防範任務都不輕鬆。
  一組數據說明工作力度之大:投入資金近3億元,啟動1.96萬戶受威脅農戶的避險搬遷安置。全省落實並公告專職監測人員達3.7萬人,補助專職監測經費9800多萬元,實現地災隱患點全覆蓋。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治理項目已全部開工,完工265處,完工率68%。
  效應也在顯現。
  據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全省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54起,避免了5288人可能的因災傷亡,避免經濟損失1.3億元。7月以來,成都、巴中、阿壩、涼山、甘孜等10市(州)共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29起,避免了2937人可能的因災傷亡。
  “總的來看,全省地災防治扎實有效,成效明顯。”嘴上說著這句話,可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處長蔣俊的心裡卻並不輕鬆。“主汛期還沒有過去,更嚴峻的考驗也許還沒有來,繃著的弦一刻都不能松。”
  為此,楊冬生提出要求,要繼續強化隱患排查、預警預報和主動避讓。抓好重點區域防範,持續開展汛期督導、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把防災機制體制常態化。”
  (原標題:“上半場”頂壓前行“下半場”改革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mfjie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