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貴陽6月21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天晚高峰關註的第一張新聞面孔,是貴州省的一位鄉村教師王昌林。從去年底開始,王老師以個人名義借助網絡的力量來為自己的學生尋找舊衣物來抵禦嚴寒。
  這學期,王昌林老師所在的學校已經收到了400件以個人名義、從全國各地寄來的衣服,不僅70個孩子冬天不必挨凍,村裡生活困難的成人,也跟著“沾了光” 。
  今年36歲的王昌林老師,是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丫他鎮納汪小學唯一的一位老師,他回憶說,在這裡教書的14年,幾乎每年冬天,都有學生因為家裡困難,沒有過冬衣物,而無法繼續上課:
  王昌林:每年到九月份,開始上課的時候,就開始特別冷。我們這邊孩子來到教室里,手都冰凍了,穿的衣服也很薄,很多人都哭。考試的時候也不考了,讓他們做作業,也不做了。我唯一辦法就是燒點熱水,泡泡手才能寫。
  去年年底,幾個去扶貧的大學生,開始幫王老師發佈求助信息,呼籲大家捐獻舊衣物。王老師這才知道,有微博、貼吧這樣地方可以將自己的需求發出去。他告訴記者,這學期,學校已經收到了400件以個人名義,從全國各地寄來的衣服,不僅70個孩子冬天不必挨凍,村裡生活困難的成人,也跟著“沾了光”:
  王昌林:他的爺爺奶奶啊,父母親啊,叫他們來這裡自己挑,他們拿回家也挺高興的。
  鏡頭回到城市。山東青島的市民金女士,最近為家裡堆積的舊衣服犯了愁。有心淘汰但沒處送,又捨不得都扔掉:
  金女士:非常多,我就扔在家裡先扔著。
  記者: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是不是?
  金女士:沒有。有些穿的衣服掉色了什麼的扔了還覺得可惜。
  南昌網友“零星”發帖問,“南昌這邊有哪些機構回收舊衣服啊?問了好多地方都說不收,丟了怪可惜的。”江西省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說,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設備和人力處理舊衣服,所以只能謝絕捐贈者的好意。
  青島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也給出了類似的答覆:
  青島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我們慈善總會舊衣物接受現在還條件不大成熟。沒有那麼大的協調能力。包括場地存放、消毒、往當地去運,都是些問題。這些費用都搭上之後,在當地都買新衣服了,所以比較尷尬。
  “你扔掉的,可能正是別人需要的”,將舊衣服捐贈出去,絕對是個一舉兩得的方法。可是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數據顯示,眼下,我國每年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直接扔進垃圾桶,利用率還不到1%。舊衣服要麼進入填埋場,或者被焚燒,給環境造成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根據2012年的數據,我國有1.28億貧困人口,部分老少邊窮地區的困難群體,溫飽問題仍沒解決。
  一方面對舊衣服捐贈的需求明顯,另一方面,想捐的又捐不出去。舊衣服回收捐贈,真的有這麼難嗎?
  喬穎,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愛心衣櫥基金”項目的負責人。他們從2012年開始收集舊衣服,送到全國各地,活動如今已是第三年。
  但喬穎坦言,自己十年前剛開始做舊衣物回收,也是困難重重:
  喬穎:我運了一車的衣服,比130大一點的卡車,運到甘肅,我花了2800塊錢。本來答應我的公司不幹了,我現找公司,他們還坐地起價,說不願意運這種東西。
  要想做成舊衣物的回收捐贈,只解決運輸,還是不夠的。喬穎說,如果舊衣物在捐贈前,不做好分揀與清洗,那麼運給別人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困擾:
  喬穎:我問他們,就貴州畢節下麵的一個地方。他們說,這些年做舊衣服回收的活動特別多,我們都不敢收了,因為經常一收就是十幾噸十幾噸的,最後有三分之二的衣服都扔掉了,發黴長毛沒法穿。
  為解決這些問題,喬穎說,他們多方打聽需求、聯繫洗衣店和物流公司的合作,終於在2012年,他們拉了第一車一萬件舊衣物,運到了四川涼山:
  喬穎:我們第一次收了一萬件衣服,就全部都讓榮昌統一消毒。我們專門做了袋子,每件衣服裝一個袋子。是德邦物流幫我們運的,這就解決了最主要的,運輸的問題。運到涼山之後,就發了。當時發的效果很好,因為到了每個村子之後,他們看到衣服都是單獨包裝的,而且都是棉衣、袋子是透明的他能看到衣服,顏色什麼的,老百姓就很喜歡。
  眼下,由環保部、民政部支持的“地球站公益創業工程”也開始在北京設立舊衣物回收箱。項目參與人劉國正說,眼下舊衣物的回收想要常態化,還是需要形成機制:
  劉國正:這麼一個機制模式不可能是短時間能夠形成的,我們實際聯繫中,一些小區(對設立回收箱),覺得麻煩不願意,這種理念推行還有現實阻力。第二個項目資金也是問題,比如就說回收箱,想把北京全覆蓋,那量太大了。另一個,政策問題,國家對於(二手物資回收)出台一些規定,比如說我們想設立一個愛心網店,還得要有營業執照,但是作為公益組織是沒有營業執照的。  (原標題:貴州鄉村教師為學生籌衣物 70個孩子冬天不挨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mfjie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